《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1900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1900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B.“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自己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 | 地方行政区划 |
秦朝 | 郡一县 |
汉朝 | 州一郡(国)一县 |
唐朝 | 道一州一县 |
宋朝 | 道(路)一府、州、军、监一县 |
元朝 | 行省一路、府一州一县 |
明朝 | 省一府一州一县 |
清朝 | 省一府、直隶州一县、散州 |
A.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
B.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
D.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宋史》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宋朝政治机构改革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专制
C.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德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这样说:“科举制度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做法垄断所有的官俸。”他的意思是
A.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好的选官制度
B.君主用科举制度这只“看不见的手”维护统治
C.科举制度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D.科举制度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崇儒重学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