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认为发展民生有助于实现民族独立
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在“要不要推翻清政府”的问题上,革命派认为,必须坚决推翻“蔑弃我国家权利之异族专制政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满洲去,则中国强”。革命派此立论的缺陷在于
A.斗争目标不够明确
B.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C.斗争方式脱离国情
D.忽视国内民族平等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 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 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戋发醒作用
C. 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 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 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 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