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同义)也。”“夫仁谊(同义)礼知(同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
材料四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材料五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结》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其地位。
(3)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三和四,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
(4)依据材料五,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法国艺术家雅克·德比奇在《西方艺术史》中说:“它标志着与往西一切想法的彻底决裂。它宣告了人和个性先于一切的地位,它的强烈的感觉、激情和想象,回答了冷库的理性王国。”下列作品与“它”风格一致的是
A.
B.
C.
D.
下表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宗旨)的演变概况(节选).由此可知该组织
时间 | 章程(宗旨) |
1959年 | 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合作” |
1962年 | 首次对欧洲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
1988年 | 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 |
1991年 | 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目前的经互会 |
A.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
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断扩大
C.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
D.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产物
美国传统的“自由”的概念,在罗斯福时期发生了改变,罗斯福在有名的就职演说中把旧“四大自由”改成了新“四大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罗斯福以下新政措施中,属于“免于匮乏的自由”的是
A.通过《紧急银行法》
B.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农产品市场
C.成立工业复兴署执行《全国工业复兴发》
D.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列宁曾说:“我们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在世界上,我们是作为世界经济的一员生存在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对部分企业实行租让制或租借制
B. 通过指令计划管理经济
C.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D. 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法国史学家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 )
①辛亥革命 ②十月革命 ③工业革命 ④邓小平改革开放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