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元代行省的职权,在元世祖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身军队。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废除元旧制——行省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元代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概括明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作用。

(3)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地方治理的认识。

 

(1)观点:秦汉时期中国才有了正式的统一政府。说明:中央方面,实行皇帝制,皇帝拥有绝对权威;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员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地方实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特点:行省官员既总揽地方大权,并不断扩大,同时又受中央节制。不同:废除行省制,设三司分管地方事务。 作用:分散地方统治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但三司互不统属,可能降低地方的行政效率。 (3)在地方治理过程中,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发挥地方的主动性;要加强制度性建设,并适时进行调整;要加强地方各部门间的协调与统一。 【解析】 (1)根据“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可知其核心观点主要是认为秦汉时中国才有了正式的统一政府。结合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加以说明即可。 (2)根据“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身军队。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知元代行省即总揽大全,但又受中央节制。根据“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可知明代废除行省制,实行三司分管地方事务。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三司制分散地方统治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但三司互不统属,可能降低地方的行政效率。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在地方管理上,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发挥地方的主动性;要加强制度性建设,并适时进行调整;要加强地方各部门间的协调与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战国时初步形成,秦朝确立,明清强化。下列关于官吏选拔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A.秦汉时官吏由皇帝任免 B.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

C.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 D.清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官吏

 

查看答案

“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

A.秦始皇时期的“三公” B.汉武帝时期的“中朝”

C.唐太宗时期的“三省” D.宋太祖时期的“二府”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维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

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查看答案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

A.地处内廷位高权重

B.跪受笔录奉旨承办

C.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D.参与政务职能单一

 

查看答案

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时间,《清史稿》有雍正七年、八年、十年三说。私家记载亦如之,而雍正谕旨则谓定议于雍正四年,并且每种观点都能引出许多相关史料,颇能自圆其说。对此现象的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 军机处创立时的政治地位较低下

B. 军机处草创时并没有很强计划性

C. 军机处之名正式出现于雍正四年

D. 军机处的创立可能在雍正朝之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