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

A.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D.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 【解析】 “人欲”不是单纯指人的所有欲望,而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这把人正当的欲望和非分的欲望进行了区分,这表明“存天理,灭人欲”包含了一定程度上的理性思考,故选D。材料并未解释天理的具体内容,故无法得知其是否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排除A;材料否定的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并未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排除B;“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其目的在于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而不是提升个人修养,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这种“礼制”

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 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

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 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

 

查看答案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

A. 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 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 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 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查看答案

孔子之后,荀子吸取了“气”的思想;汉代董仲舒的儒学以阴阳五行说作为其“天人感应”宇宙模式的基础;宋代朱熹的理学,融儒、释、道于一体。这说明(  )

A.儒家学说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B.儒家思想核心发生重大变化

C.封建儒学变得更具有诡辩性 D.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多元化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与政治策略对戊戌变法的结局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励众志。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查看答案

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据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

材料二: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

——《教育敕语》(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有利于这些变化的政治、教育改革措施。

(2)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