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文在《基督教原理》中说道: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这表明加尔文的宗教学说更适合( )
A.宣扬“先定论”,提倡信仰得救 B.当时瑞士宗教改革的具体国情
C.挑战教皇权威以推动宗教改革 D.新兴资产阶级发家致富的要求
《欧洲文艺复兴史》在评述人文主义运动时称,“教会之守旧,人文派之复古……古代艺术之爱好者,甚至为教皇所奖励保护,由此可见新旧冲突非表面而为内心的也”。这里教会与人文派的内在冲突是指
A.“因行称义”还是“因信称义”
B.遵从守旧观念还是鼓吹复古思潮
C.坚持神权至上还是人性至上
D.王权高于教权还是教权高于王权
有人评论壁画《圣母升天》:“画中圣母双臂张开,凌空而起,在活泼的小天使的簇拥下扶摇直上,仿佛为一种激情所驱使,张开双臂接受来自天国的拥抱,我们再也看不到一丝禁欲主义的影子。”由此可见,该画风蕴含了
A.人文主义的情感
B.理性主义的严谨
C.现代主义的奔放
D.现实主义的意识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在被自己同胞不公正地判处死刑之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贯”苏格拉底此举的出发点是( )
A.捍卫希腊人文主义精神 B.重塑道德以挽救城邦制度
C.坚决抨击雅典民主制度 D.推崇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
王夫之说:“人情者,君子与小人同有之情也。……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此“理寓欲中”的思想( )
A.完善了宋明理学思想体系 B.是对传统儒学的彻底否定
C.具有鲜明的民主政治色彩 D.适应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主张( )
A.理想主义 B.尊重人性 C.大爱精神 D.个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