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丞相田蚡奏请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丞相田蚡奏请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又延揽儒者数百人做官。不治儒家经书的博士均被废罢,只剩下儒家的“五经博士”。这表明当时

A.黄老之学趋向消亡 B.治国方略选择纯守儒术

C.儒学受到高度重视 D.儒学主流地位得以强化

 

C 【解析】 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将官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授经书的博士,限制在儒家一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了儒学在官方教育中受到了高度重视,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儒学教育,突出儒家经典的地位,并非意味着黄老之学趋向消亡,A选项错误。汉武帝独尊的儒学已经吸收了法家等学派的内容,不是“纯守儒术”,B选项不符合史实。汉武帝时期通过官方教育推行儒学,使其主流地位得以确立并非“强化”,D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中后期,晋、楚、秦等国相继开始推行县制。晋国县制尤为发达,卿大夫都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春秋中后期,县制的推行

A.冲击了传统政治秩序 B.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查看答案

    材料: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他虽继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皇太极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建立了由满汉文人组成的“文馆”,职掌“翻译汉字书籍”,“记注本朝政事”,为皇太极推行汉化运筹帷慢。皇太极执政伊始,便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把原先努尔哈赤所推行的汉人海十三壮丁编为一庄,按满官品级分给为奴的政策改为每备御止给壮丁八人、牛二头、以备使令,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用汉官管理,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成为后金政权下的个体农民。皇太极注意体恤民力,凡有妨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复兴筑,使百姓能“专勤南亩,以重本务”。为了清除北方、东北方向来的威胁,皇太极加紧进行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的征抚工作。

——陈克进《略论皇太极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太极的施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皇太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9年12月,为从陆路南下印度洋,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遭到当地人民的奋起抵抗。1981年,一些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即开始寻求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1988年4月,阿富汗纳吉布拉政权与巴基斯坦签订了由苏美两国予以保证的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5月15日,苏联和阿富汗发表联合声明:根据日内瓦协议,苏军从今天开始撤离阿富汗,撤军将在9个月内完成。从阿富汗撤军标志着苏联不再对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政治过度干预。苏联撤军后,阿富汗抵抗组织形成了代表不同种族、部落、家族的相互斗争的势力集团。本来各个势力集团长期冲突不止,加上外国势力的插手后就加深了这种仇恨。“9·11”事件后,阿富汗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

——摘编自陈少晶《美国从越南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问题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改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起来。农民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提高。土改后一部分农民不具备独立生产的能力,无力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在农民中产生了劳动互助的积极性。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并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于当年12月下发给各级党委试行,要求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按照积极发展和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和逐步推广的方法,大量地发展劳动互助组,把农业发展当作一件大事去做。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以上,新解放区占25%左右,全国还成立了4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

——摘编自姜帆《从农业合作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劳动互助组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农业合作取得成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布莱克C.E.Black)指出: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

第一次革命性转变发生在100万年前……出现了人类;第二次革命性转变是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而第三次革命性转变则是……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逐渐过渡到工业文明。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第一、二次大转变是在各个地域或各个民族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下个别实现的。而第三次大转变的情形恰恰相反。由于知识爆炸、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所提供的客观要素,现代化不能不具有世界性的弥散和扩张性质。它在地球的某一区域首先突破,然后伴随着血与火强行扩散到世界的每一角落。……现代化并非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的认同过程,其间必然蕴含着每个国家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对现代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现代化也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工艺技术的进步,它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结构的重新塑造,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层面在内的全方位转型。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关于第三次转变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