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范伸淹在《十事疏》中的十项改革主张提出后,范仲淹集团的士大夫寄希望于宋仁宗,希图凭借最高统治者的信赖和支持,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宋仁宗求治心切,对于《十事疏》基本予以采纳,从庆历三年(1043年)十月到次年五月,就不断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庆历五年(1045年)十月,新法终止。“庆历新政”至此昙花一现,刚推行了一年多就中途夭折了。
当宋朝内外交困之时,迫于形势的危急,宋仁宗对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主张表现出少有的热情,“再赐手诏,又为之开天章阁,召辅臣条对”。当范仲淹等人在他的再三督促下,匆促拿出改革方案,又“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然新政推行后,在反对派的一片反对声中,加之朋党问题触到了宋仁宗最敏感芝处,于是疑心甚重的宋仁宗便对范仲淹等人产生了疑忌,开始由支持改革转向动摇,最终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重新重用守旧的官员,新政也随之宣告失败。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能够迅速推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庆历新政”中途夭折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耶稣会士满怀仰慕描写的中国是欧洲人的信息源,中国注定要在欧洲思想家中激起浓厚的兴趣,他们指望改善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最大的中国迷之一、后来影响了全欧洲的政治家伏尔泰(1694-1778),他把中国部分地视为自己作品灵感的源泉。1733年,他为巴黎剧院改写了一出中国戏剧,名为《赵氏孤儿》。而且,儒家思想吸引着他,被当作他憎恨的宗教的哲学替代物。伏尔泰的同事和合作者狄德罗(1713-1784)讥讽他相信耶稣会士的宣传。1748年,在《论法的精神》这本著作中,孟德斯鸠(1689-1755)公开反驳了伏尔泰的观点。确实,截然不同的见解把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区分开。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编著《世界:一部历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英国公司不断派商船到宁波、定海一带贸易。这一活动引起清政府的注意,江浙为清朝财源之区和漕运重地,绝不容许在这里出现第二个澳门。清政府遂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收缩贸易口岸,把中西贸易限制在广州一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颁布“防范外夷五项规条”,重申广州一口通商的规定。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第五卷)
材料二 同治三年至光绪二十年(1864-1894)出口净值由48,655千关两增至128,105千关两,增长了1.6倍多;进口净值由46,210千关两增至162,105千关两,增长了2.5倍。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出口值由128,105千关两增至377,338千关两,增加了约2倍;进口值由162,103千关两增至471,504千关两,增加了约2倍。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三1950年,中央贸易部设立了对苏联和新民主主义国家贸易的中国进口公司、经营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中国进出口公司以及中国畜产、油脂、茶叶、蚕丝、矿产等国有外贸公司。1950年,国有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8.4%,到1952年则上升到92.8%,已占绝对优势。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限制对外贸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对外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意义。
有学者指出:“美国恪守的门户开放原则同苏联的势力范围原则是完全相对立的两种思想和理论体系,甚至是历史上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民族传统。……这两个原则的冲突不仅仅推动了冷战的到来,而且是冷战的原动力。”该学者认为
A.国家利益分歧导致了美苏冷战
B.冷战源于美苏意识形态的冲突
C.美苏加紧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
D.美苏争霸引起民族传统的对立
1927年,斯大林发出指示,为有效收购粮食,需要对富农(实际上不只是富农)和破坏农业价格的投机分子采取特别的镇压措施。这说明在当时苏联
A.农业集体化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B.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破坏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维根深蒂固
近代初期,哥白尼运用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的方式证实希腊化时代所盛行的地球是整个宇宙的中心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这一科学发现的意义是
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B.促进了天文学的重大变革
C.概括了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 D.创立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