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8年,明成祖朱棣出塞北征,阁臣胡广、杨荣、金幼孜随从侍行,“数召对帐殿,或至夜分”。1423年,朱棣再次北征,“军务悉委杨荣,昼夜见无时”。这反映出当时明代
A. 军权已由内阁所掌握
B. 重置宰相已是大势所趋
C. 军政决策有民主化倾向
D. 内阁辅政功能得到发挥
陈登原在其《国史旧闻》中曾对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很恰切的描述:“尚书虽为政务之官,反不如代笔人之楼台近水,于是密勿献替(备顾问),秉笔票拟,反为握权衡之现实。”该制度
A. 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B. 确立于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C. 体现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
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人四川而划入陕西。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
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 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 D.兼顾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
宋代,诏书一般表达的是政府的意见,原则上均由宰相的属官中书舍人起草,皇帝只是依例批准而已,且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可成为正式的政令。这表明,在宋代
A.宰相获得了独立的行政权 B.官僚机构臃肿侵蚀皇权
C.宰相拥有的权力趋于集中 D.皇权受到制度性的制约
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
时期 | 太祖朝 | 太宗朝 |
曲宴记载 | 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 | 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 |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 | 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 | |
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 | 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 |
A. 边患问题得以解决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D. 崇文抑武局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