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由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主要的共同点是
A. 坚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贯彻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D. 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920年4月,陈望道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出版后受到进步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印有马克思头像的红色封面本子,初版千余册很快销售一空。应读者要求,同年9月又再版了印有马克思头像的蓝色封面本子1000册。除《共产党宣言》外,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重要著作也相继出版。这一现象的出现
A. 得益于五四运动的爆发
B.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D. 说明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
1924年,面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孙中山曾表示,“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孙中山意在
A. 进行土地革命,走苏俄式社会发展道路
B. 扶助农工,打破封建君主专制的严重束缚
C. 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生产资料平均分配
D. 平均地权,把民生与民主革命紧密地结合
有学者说:“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运动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注: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该学者对五四运动进行评价的角度是
A. 思想解放 B. 民主科学 C. 爱国主义 D. 统一战线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颠倒、错位、扭曲和脱节……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材料意在说明现代派文学
A. 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蕴
B. 注重迫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
C.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D. 以非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