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苏联由于工农业产品存在价格剪刀差(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导致农民损失约一半的收入,并爆发了剧烈的工业品销售危机。这现象的发生
A. 说明苏联工业品市场出现严重饱和
B. 证明新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不适应
C. 一定程度上受到粮食税改革的影响
D. 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1929年下半年起,苏联政府改组垄断性的行业托拉斯,把托拉斯下面的企业直接作为“工业管理的基本环节”,而改组后的企业则在国家“批准的限额内最严格遵守生产财务计划情况下享有独立”的权利。这说明当时苏联政府
A.实行反垄断的自由竞争经济政策
B.恢复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
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加大了对工业经济的控制力度
《十二铜表法》中的一些条款指出,自由民与贵族,享有同样的财产权,还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 渗透着注重民主的法治观
B. 侧重于保护平民的利益
C. 以维护奴隶主利益为目的
D. 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应
1953年10月起,我国实行“统购统销”制度,即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的实施
A.提供了工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B.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模仿
下表为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据此可知
企业类别 | 国企% | 民企% | 企业类别 | 国企% | 民企% |
水电 | 89 | 11 | 木材/建筑 | 4 | 96 |
冶炼 | 90 | 10 | 化学 | 75 | 25 |
机械制造 | 73 | 27 | 饮食 | 23 | 77 |
电器制造 | 89 | 11 | 纺织 | 49 | 51 |
A.日本侵华导致中国后方轻工业衰退
B.抗战时期后方工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C.国家资本服务于长期抗战的需要
D.抗战时期私营企业遭到空前打击
下表为国共两党抗战方针和政策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国共双方均认可对日持久抗战的政策
B. 国民党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倡导者
C. 国共两党都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
D.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