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学中源”说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这种“西学中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学中源”说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这种“西学中源”说主要是就天文历算领域而言的,后来才渐渐推广到其他领域。在天文历法皆有造诣的方以智和黄宗羲是“西学中源”说的早期代表。全祖望先生的《梨洲先生神道碑文》及《鲇琦亭集》(卷十一)中曾提及这样一句话:“尝言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故而黄宗羲的思想可见斑。后经康熙帝的提倡,“西学中源”说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彭文福、杨济榕、林雅盈《论戴震的“西学中源”思想》

材料二在19世纪,复古、排外心理在中国普通存在,改革需要社会支持。对芸芸众生讲孔夫子不如牛顿、华盛顿,显然会碰壁。聪明的办法莫如张法古之旗,在满足他们的虚荣心的同时,引导他们去学西学。梁启超在给严复的一封信中说得很清楚:“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

——汤奇学《“西学中源”说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中源”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派大讲“西学中源”说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说的历史影响。

 

(1)特点:起源时间早;集中在天文历法领域;皇帝提倡。 (2)原因:作为对付守旧派的策略,西方中源”说利于弥合守旧派和维新派之间的分歧;减少改革阻力,争取社会支持;自身知识的局限,对西方文化本质认识不足。 (3)历史影响: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混淆了古代中学和近代西学的本质区别;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国人的虚骄、崇古等恶习,限制了新派的视野。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西学中源’说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这种‘西学中源’说主要是就天文历算领域而言的,后来才渐渐推广到其他领域。”、“后经康熙帝的提倡,‘西学中源’说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等信息可概括得出明末清初“西学中源”说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中“在19世纪,复古、排外心理在中国普通存在,改革需要社会支持。”、“聪明的办法莫如张法古之旗,在满足他们的虚荣心的同时,引导他们去学西学。”、“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弥合守旧派和维新派之间的分歧、减少阻力,争取社会支持、自身知识的局限,对西方文化本质认识不足等方面说明维新派大讲“西学中源”说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一中“这种‘西学中源’说主要是就天文历算领域而言的,后来才渐渐推广到其他领域。”及材料二中“聪明的办法莫如张法古之旗,在满足他们的虚荣心的同时,引导他们去学西学。”、“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混淆了古代中学和近代西学的本质区别、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国人的虚骄、崇古等恶习,限制了新派的视野等方面分析“西学中源”说的历史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工业化”指“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原工业的生产形式基本上摆脱了行会的控制,商人资本直接参与制造业,参与市场竞争,生产形式主要是外放制(又称作包买商制)。原工业化使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农业和乡村工业并重的“二元经济”。在“二元经济”模式下,农村劳动者的身份往往具有双重属性,既是耕作者,又是制造业工人。在前工业时期,英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不断下降。1520年,英格兰乡村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6%,1600年为70%,1670年为60.5%,1700年为55%,1750年为46%。从农业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主要被原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吸收。

——摘编自刘文超《近代英国商业和商业资本的演化过程及其对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影响》

材料二    明清时期虽然兴起一些手工业中心,但与此同时,农民的家庭生产多样化程度也在提高,特别是传统棉纺织技术普及后耕织结合的程度加强。那些手工业专业地区的产品长途贩运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农村更是销量有限。这就限制了商业资本对制造业投资的兴趣。明清民间商人虽富有,但最能累积巨额财富的却是盐商、茶商、洋商、票号、铜商等特许商人,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扭曲了市场规律,形成了恶劣的经营导向,商人们并不把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市场开拓和由此而增加对科技发明生产创新的兴趣;而在于谋取流通领域的超经济特权,其经营注意力始终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市场和市场主体始终都得不到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原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英国“原工业化”时期相比明清时期在商业运营上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接纳的76个新会员国中,除两个德国外,全部是第三世界国家。1980年,联合国拥有154个会员国,其中78%是第三世界国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世界多极化趋势有所加强 B.世界政治的基本格局发生改变

C.国际政治民主化逐步实现 D.第三世界国家主导联合国决议

 

查看答案

在某一阶段,列宁认为苏俄执行的粮食政策是“真正社会主义的收购粮食的道路”,这一政策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第—阶段同维护商品生产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各种企图进行的斗争”。由此可见

A.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B.列宁认识到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必要性

C.苏俄尝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D.列宁将商品生产与交换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物

 

查看答案

巴黎公社成立后,在其对委员的文告中说,“我们过去是劳动者,今天仍将是劳动者,将来也还是劳动者”“一切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却只付给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6000法郎”。这些做法表明巴黎公社

A.实行包容各党派的协商民主

B.具有社会主义政权的性质

C.努力构建服务型的责任政府

D.主张彻底废除财产私有制

 

查看答案

历史上最早的影片是把摄影机摆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把人的动作从头到尾一气拍完。后来,人们发现胶片可以剪开、再用药剂黏合,不同镜头用不同的连接方法产生了惊人的效果。从此,电影逐渐摆脱舞台剧的叙述与表现手段的束缚。据此可知

A.电影是影视艺术传播的最佳形式 B.舞台剧的艺术表现形式灵活多变

C.科技发展推动影视艺术推陈出新 D.电影制作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