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对上述现象,正确的解读是
A. “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B. 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C. 清廷固守传统意识形态
D. 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
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年份 | 进口商品 | 出口商品 | ||
钢铁和机械 | 棉纱及棉制品 | 棉花 | 矿砂及金属 | |
1925年 | 6.5 | 20.7 | 3.8 | 2.9 |
1928年 | 7.2 | 15.8 | 3.4 | 2.1 |
1931年 | 9.3 | 7.9 | 2.9 | 1.6 |
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
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
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
1897年,大生纱厂发行股票。张謇“领南洋商务局官机二万锭,作为官股规银二十五万两,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共计官商本规银五十万两……官绅订立合同,永远合办。”这可以反映当时
A.官方限制民间办厂 B.股本结构较为单
C.社会资金的资本化 D.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泾镇、月浦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黄溪镇、濮院镇等,这说明当时
A. 商业分工越来越细致
B. 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C. 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仅汴州城东门外附近的十字街口,各家商店招牌就有余块。清晰可辨的有“孙羊正店”(羊肉店),“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香料铺),“赵太丞家”“杨家应症”“神农遗术”(均为药铺)等诸多店名和招牌。由此可见,宋代
A.生活习俗发生了改变
B.经商方式不再受到限制
C.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
D.商家注重广告宣传效应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 | 记载 |
《田舍》 |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
《全唐诗补逸》 |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
《唐大诏令集》 |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
《全唐史》 |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
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