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羡(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他们共同强调
A. 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 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 调节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 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下表是不同史籍有关秦汉时期官员推选吏员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如果保举被废除官籍的人为吏,就要受到交纳两副铠甲的处罚。 | 《秦律杂抄·除吏律》 |
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 |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
山阳侯张当居为太常时,因推举的子弟多不符实,受到免职的处罚。 | 《汉书·陈汤传》 |
A.官吏选任注重实际从政能力
B.法律禁止官员“任人唯亲”
C.道德品质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D.国家注重所选的官吏质量
《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 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 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 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 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纹、谐音以及文字来表示。如图,利用“猴”同“侯”同音,“枫”同“封”同音,以示寓意“封侯挂印”。“封侯挂印”反映了
A.中国人表达情意委婉含蓄的特点
B.追求身居高位,廉洁奉公的价值取向
C.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的景象
D.中国古代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
西周实行“采诗观风”制度,设有专职采诗官负责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该制度有利于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文化传承
C.巩固宗法制度
D.避免官员贪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不同阶段的外交情况
时间 | 主要事件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缔约谈判中 | 清廷拒绝英法代表提出的向皇帝递交国书的要求,不许外国公使驻京。 |
1861年 | 清廷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机构为临时机构,总理衙门大臣、章京、郎中全都是兼职。 |
咸丰帝时期 | 清廷不得不允许外国公使驻京,但仍不准备履行有关礼节的条款。 |
1860年以后 | 西方列强纷纷派遣公使常驻北京,而中国却一直未曾遣使出洋。 |
1867年 | 清廷聘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中国外交使臣,既可达到遣使出洋的实效,又能避免天朝往外遣使的体制问题和中外礼仪的纠葛。 |
1873年 | 清廷降谕“著准”各国使臣觐见,双方同意各国使节按中国要求行五鞠躬之礼。日、俄、美、英、法、荷等国使节在紫光阁顺序觐见同治帝,未行跪礼,总共约半个小时。 |
1876年 | 派遣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外交大使,同时任命已在美国负责留美幼童事务的陈兰彬、容闳为出使美国正副使臣。中国对外派驻常驻使节,以此开端。 |
1901年 | 清廷正式设立外务部 |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围绕“晚清中国外交”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