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世纪时,由于印度、欧洲、中国对东南亚香料的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世纪时,由于印度、欧洲、中国对东南亚香料的需求激增,用来购买香料的白银(大多来自日本、秘鲁)增加,东南亚贸易蓬勃发展,贸易纠纷日益增多,商业法应运而生。华商和欧洲贸易商不得不承认,纷争的解决有了更好的办法,判决时愈来愈参考成文法或先前的判例。17世纪中叶,中国、欧洲出现经济大萧条,对东南亚产品的需求暴跌,东南亚的许多王国变得愈来愈乡村化,愈来愈不能包容异族和异族文化。一心想垄断贸易且有枪炮为武器的欧洲贸易商势力变强,迫使愈来愈多剩下的贸易活动由他们的船只执下,在他们筑有防御事的城里进行。为了尽可能压低行政管理成本,他们往往试图根据“当地习俗”来统治,因为他们认为那是最易施行的法律。

——摘编自(美)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呈现了十六、十七世纪东南亚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的状况,蕴含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启示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启示:世界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 说明:新航路开辟以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东西方交流明显增强,东南亚作为香料的主产地,贸易迅速繁荣,繁荣的贸易交流和难以避免的贸易纠纷,推动了国际商业法规的出现,17世纪欧洲商业集团利用东南亚的经济困境,加紧对其经济控制和殖民压迫,原有的商业法规遭到破坏,当地的习俗成为殖民者维护利益的工具,这虽然有利于欧洲商人垄断国际贸易的利益,但也导致了东南亚等地区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进而造成了对世界经济整体的阻碍。 综上所述: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法规的制定,是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解析】 作为开放性问题,本题首先要明确基本要求即提炼材料,归纳启示,论证问题。其次是把握两个限制角度:16——17世纪国际贸易发展问题及其启示。最后落实到卷面上有三个步骤和要求:明确启示,史论结合,升华认知。从材料中“由于…需求激增,贸易蓬勃发展,贸易纠纷日益增多,商业法应运而生。……纷争的解决有了更好的办法,判决时愈来愈参考成文法或先前的判例。”有经济军事优势的欧洲人最后为争取利润更多也选择了根据“当地习俗”来统治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在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解决利益和冲突需要秩序和法律两种解决途径。不能包容异族和异族文化,更不利于缓解经济大萧条……,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法规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城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楺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城。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纷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榨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经达到330多万匹。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而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位银1350万两”。1871—1873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到1909—1911年增长到132万公担。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共同价值。

 

查看答案

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相互制约,消费在社会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英国学者尼尔·麦肯德里克等人认为,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迈向消费社会。据此可知,英国进入消费社会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增长

B.社会各阶层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

C.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提供了条件

D.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资本积累

 

查看答案

1930年5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产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据此可以推知

A. 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

B. 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

D. 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

 

查看答案

美国1787年宪法中,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有明确规定,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侯,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

A. 民主主义精神

B. 分权制衡原则

C. 共和主义精神

D. 有限政府原则

 

查看答案

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

A.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

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

C.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