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说:“三个代表思想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是因为“三个代表”创造性的
A.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系统概括
C.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内的“基本矛盾”,即整个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矛盾,而“主要矛盾”是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论断
A.是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B.基本符合中国的国情
C.否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对革命事业的贡献
D.具有一定“左”倾色彩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刊登后,张之洞批评他“忘亲”、“忘圣”,翁同龢说他“居心叵测”,孙家鼐认为必然“导天下于乱”,湖南巡抚陈宝箴要求皇帝“饬下康有为……自行销毁”。《孔子改制考》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遭遇阻力
B.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
C. 颠覆了士大夫传统认识
D. 康有为曲解“托古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