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肯尼迪发表竞选演说,指出在经济上将奉行灵活的货币政策、非强制性工资和物价指导线、人力投资,以达到5%的经济增长率、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A.联邦政府经济职能弱化
B.经济深陷“滞胀”泥潭
C.经济模式发生根本变化
D.凯恩斯主义较为盛行
1933年美国农民净收入从1932年的192800美元增至1935年的460000美元。这一成效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政府补贴及农产品价格的提高 B.国家鼓励农民积极垦荒种植
C.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D.国家对工农业比例进行调整
据统计,截至1895年,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已有77种之多。其中,《点石斋画报》是影响较大的一种。有人曾这样评价:“中国知识分子以至市井平民,获得国内外时事要闻、创新发明、海外风俗民情,除同时代《申报》《万国公报》外,《点石斋画报》当为第三个重要来源。”据此可知,此时我国
A.教育在城乡逐步普及 B.市民阶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C.报刊业竞争日趋激烈 D.政府引导民众全面向西方学习
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从1961年初到1963年6月,国有企业共精简职工约2000万,减少城镇人口两千六百万。周恩来曾说,下去这么多人,等于一个中等国家搬家。中共中央这一措施的实施
A.加剧了国民经济的困难 B.改变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局面
C.推动了建设重心的转移 D.折射出干部群众较高的政治觉悟
下面是1904—1920年近代中国民间资本在新式工业及新式金融业中所占比重的统计表。据表可推知这时期
类别 | 1904年 | 1912年 | 1920年 |
在新式工业中所占比重 | 38.2% | 70.9% | 79.8% |
在新式金融业中所占比重 | 0 | 27.5% | 51.4% |
A.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B.民间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C.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D.列强对华侵略受到有效抵制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出现“无纱可以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现象;福建漳州、同安一带的土布原畅销于台湾、辽宁等地,此时也是“壅滞不能出口”的情况。这些现象(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B.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
C.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D.跨区域的商路被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