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朱熹曾做过一个比喻,就像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倒影,虽然不同的水面里有无数形态各异的月亮,但都是同一个月亮。对此,朱熹的理解是
A.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B.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C.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下列两则材料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工商皆本 D.富国强兵
秦统一之初,分天下为36郡,郡设丞、守、尉,负责郡内行政、司法、军事、治安等事务。郡以下的行政机构是县,与县同级的还有国、邑、道。这反映了秦朝
A.社会治理的僵化 B.行政体系的细化
C.宗法观念的弱化 D.贵族政治的强化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私人身份教了大量学生的人,他周游列国时有大批学生跟随着。下列选项,属于他的主张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格物致知,内心反省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公元前1027年,周灭殷,又用三年时间平定各地的叛乱,接着,大封子弟功臣,以姬姓贵族为主。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材料 杜亚泉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翻译家和科普出版家,是百科全书式的启蒙学者。1918年,他在《东方杂志》发表《战后东西方文明之调和》,说“此次大战使西洋文明露明显之破绽”,“十九世纪科学勃兴,物质主义大炽,达尔文之生存竞争说,叔本华之意志论,推而演之,变成强权主义。其尤甚者,则有托拉邱克及般哈提之战争万能剥论。不仅宗教本位途之希伯来思想被其破坏,即理性本位之希腊思想亦蔑弃无遗。现在道德观念,竞以权力或意志为本位,而判定是否道德,则在力不在理。战争责倾向于不归咎于强国盛乙凭陵,而委罪于弱国之存在,于是弱者劣者为人类罪恶之魁。“在这种背景下,他提出东西文化调和论,主张用中学调和西学,弥补西洋文明之不足。由此引发了陈独秀的严厉批判,掀起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东西文化论战。
——摘编自王元化《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东西方文化论战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杜亚泉的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