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A.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B.新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儒家思想已经不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代的灭亡中吸取经验教训
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近代学者辜鸿铭认为:宋代儒学是推崇真正的孔子学说的学派,“同欧洲相比,汉代儒学相当于古罗马的旧教,而宋代儒学则类似新教”,按照他的看法,宋代儒学同欧洲新教都
A. 否定真正权威
B. 注重回归古典
C. 顺应世俗要求
D. 精于哲学思辨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的义利观:儒家主张重义轻利,墨家主张义利并重,道家主张利义双弃,法家主张一断以法。这些不同的“义利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百家争鸣”局面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B.不同流派在社会巨变中的利益诉求不同
C.平民教育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重焕光彩
D.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结束国家分裂掌握政权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 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 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徙贵就践,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苏)辙曰:“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 法不能禁。钱入民手 … … 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四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 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中哪几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效果。
(2)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3)材料四体现了王安石怎样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