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反对君主独裁
B.反对君主制度
C.提倡格物致知
D.提倡尊君卑臣
中国古代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于广大民众,天文学是一门被严厉禁止的学问,不准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非攻
B. 公正至上
C. 以民为本
D. 以德治国
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A. 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B. 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C. 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 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形成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的惯例。自元代始,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确定行省区划。元朝这样做的目的是
A.犬牙交错,便于中央集权
B.打破传统,创新政治制度
C.管辖边疆,提高行政效率
D.州县合并,减少财政开支
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写道“隋炀帝本好辞华,所设的进士科,或者不过是后汉灵帝的鸿都门学之类。……这是制度本身的变化,不能执后事以论其初制的。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纪念的。”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德主才辅的人才观逐渐形成 B.选官考试内容日趋经世致用化
C.选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科举从学术研究转为选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