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技术引进的演变
历史阶段 | 技术 | 来源国 |
16世纪 | 眼镜技术 | 意大利 |
17世纪 | 机械表 | 德国 |
1760年代—1930年代 | 棉纺织、钢铁、船舶、军工 | 西方各国 |
1950年代 | 钢铁、矿冶、电力、内燃机 | 苏联及东欧国家 |
1960年代 | 冶金、化纤、化工设备 | 日本和西欧 |
1970年代 | 轧机、化肥、数据处理、采煤机等 | 日本、美国、西欧 |
1980年代至今 | 多种技术、多种设备、多种渠道 | 全方位 |
——据姜辉《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与我国技术引进路径演变》整理
我国历史上技术引进的路径发生了多次变化,综合表格中的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满族贵族入关之后,使清代婚姻礼俗深层次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影响,在其全面继承明朝婚姻礼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清承明制,规定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为法定结婚年龄。封建包办婚姻依然是清朝婚姻的基本特征,尊亲长掌握卑幼的主婚权是清朝法律的规定,并且强调婚姻双方的门当户对。婚约、婚书与聘财是婚姻成立的条件,婚约一经成就,男女无论任何一方均不得反悔。由于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清律允许男子婚后可娶多名妾室,却要求女子在丈夫死后,为丈夫守节一辈子,并且在夫妻关系离异问题上,男子始终占据主动权……。
——摘编自陈顾远.《中国婚姻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变革剧烈,加之受欧风美雨的冲击,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婚礼俗尚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男女缔姻逐渐摆脱传统婚介形式的束缚,允许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已带有现代婚姻色彩,甚至还有报刊广告征婚的创举。随着婚姻主权的转移,婚姻已不完全是两个家族的事,而是婚姻主体即当事人的事,因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缔结更多考虑的是婚姻对象的才情、品性、相貌等个人素质。其次在结婚礼俗出现了新的风尚,更加简朴快捷,仪式西洋化,还具备了婚姻的法律化效应。由于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结婚年龄后延,女性在婚姻中有了一定自主权,既有自由结婚的权利,也有自由离婚的权利……。
——摘编自美国罗斯:《变化中的中国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婚姻礼俗形成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江南地区婚姻礼俗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斯大林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注意调动农民的奉献热情
B.大力效仿西方工业化道路
C.努力完善工业化建设理论
D.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如图是19世纪末美国公司化运动中被合并公司的数量统计图。这一现象
A.导致了美国经济走向衰退 B.表明了政府支持公司重组
C.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完成 D.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工业革命广泛开展以后,英国企业家在开办棉纺工厂的同时,继续与手工生产保持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手工织布的报酬急剧下降时,企业主为了成本着想,宁肯长期使用手工而不愿采纳新技术,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技术的推广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B. 落后的观念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C. 技术革新并没有满足生产的需要
D. 传统手工业依然占据了优势地位
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
A.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罗马法的体系走向完善 D.贵族财产神圣不可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