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的物价暴涨局面。与“银元之战”相比,“米棉之战”的显著特点是( )
A.通过强制手段调控价格 B.依据市场规律增加供应
C.放任自流听凭市场调节 D.发行票证实行定额供应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极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行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迁都重庆作了全方面准备
B.粉碎了日本掠夺资源的企图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D.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2017年初,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反映出
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历史评价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转变
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的示意图,其变化得益于
A.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开办工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指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局面形成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76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下列可作为其主要理由的是
A.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B. 会议开始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
C. 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
D. 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