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之一是“揖欧仿美”。“揖欧”(学习欧洲)表现是
A.学习英国,实行责任内阁
B.效仿美国,推行三权分立
C.以德为师,尝试君主立宪
D.以俄为师,厉行富国强兵
“它是在革命思潮高涨的形势下,留日学生中的革命志士拥戴孙中山为领袖,风云际会,乘时奋飞的历史壮举,是孙中山十多年组党实践经验的升华。”这里的“壮举”指
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武昌起义的爆发
C. 中华民国的成立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A.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D.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1896年《中英滇缅续约》第五款“孟连、江洪不得割让与他国”。一年后《中法续议界务专条》,清政府又将江洪一部割让与法国,于是英国来相诘责。这表明
A.英法意在维护中国领土主权 B.英国视江洪为其势力范围
C.英法在江洪进行激烈的争夺 D.法国无意在江洪攫取权益
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半个世纪的外国人的侮辱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傲慢的外国公使、领事和咄咄逼人的传教士及商人,经常使他们想起中国的不幸。日益增长的不平之感,再加上一些更大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因素,酿成了一场广泛的排外运动。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