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广东 | 山东 | 陕西 | 直隶 |
人数 | 31 | 14 | 3 | 1 | 1 | 1 | 1 | 1 |
这反映了
A.南方人口的不断增加
B.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
C.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
D.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A.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
C.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
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B.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计日受值”
《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A.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每年都有土地兼并现象出现 D.铁器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经济政策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这些调整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起来。
——整理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自此以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摘自统编版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战后中西方经济政策调整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