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化地区,工业革命发祥地多是近代早期的乡村工业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机器工厂的出现,原有的乡村工业城镇成长为城市,对资源和人口的吸附力大为增强;原有的乡村工业村庄演变为工业城镇,原有的农民要么就地转变为城镇居民,要么移居本区域新兴的工商业大城市。这些地区后来一直是英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区域。1851年,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50%,基本完成城市化。城市化高潮的早期基本上是农村城镇化的高潮,因为城市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农民移民,其次才是城市居民的自然繁衍。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

1895年底,中国总共对外开放26个通商口岸。这些开放通商口岸分布的区域,形成了一个以开放口岸城市为中转枢,各方面力量参与其间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几平在西方国家将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种资人口商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岸的集中中国对外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逐渐盖过了一些传统内陆城市的光芒。开埠通商既是对中国传统市场园的改纽,也是对国内资源的一次整合,更是对中国近代城市分布格局的调整由此开始,口岸城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某种均势。

——摘编自徐峰《商业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与清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城市化的意义

 

(1)同: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移民是城市化的重要参与者;城市化分布区域不均。 异:英国的城市化是自发形成的;中国的城市化深受外来侵略的影响。 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中国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率低。 (2)意义: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经济格局,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解析】 (1)根据材料“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化地区,工业革命发祥地多是近代早期的乡村工业区。”“在近代中国发展最耀眼,也是城市化特征最明显的城市是那些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城市化高潮的早期基本上是农村城镇化的高潮,因为城市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农民移民”“几乎在西方国家将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种资源(人口、商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岸的集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同点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移民是城市化的重要参与者;城市化分布区域不均。不同点为:英国的城市化是自发形成的;中国的城市化深受外来侵略的影响。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中国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率低。 (2)根据材料“开埠通商既是对中国传统市场圈的改组,也是对国内资源的一次整合,更是对中国近代城市分布格局的调整。由此开始,口岸城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某种均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中国城市化的意义在于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经济格局,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辛亥革命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将辛亥革命的研究推入一个新的领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下表是近二十年来,学者们从中国革命历程的纵向角度和国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横向角度这两个方面对辛亥革命研究的部分成果。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选一种),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汉以来,凭借着“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高密度小农经济、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并在很长时间内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小农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组织,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但是,小农经济又不是孤立于中国“大生态环境”之外的事物,它不得不受到外在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根本制约。

——摘编自林刚《中国近代工业与小农经济》等

材料二 基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及个体小农在人口数量上的空前增长,突攻一亿大关,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陆九渊《与张元鼎书》分析金溪农民在农闲时从事制陶业后总结说:“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当时农户一遇农闲,他们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

——摘编自穆向丽、巩前文《小农经济:形成、发展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的原因,并说明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大生态环境”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发展到宋代出现的新趋向,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在唐朝存在的290年里,从帝王、宰相、官僚、文人到和尚、道士、歌妓,都有诗作存世。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考试以诗歌为主

B.政府极力排斥其他文学形式存在

C.诗是流行的文学体裁

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查看答案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从商代甲骨文的出现到魏晋时期行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秦代小篆是书法艺术的滥觞 B.魏晋行书结合了草书和楷书的优点

C.隶书结构紧凑并且易识好写 D.楷书继承了甲骨文的艺术表现形式

 

查看答案

曹魏以《周礼》中的“八辟”为原型确立了“八议”制度;晋代将表现宗法制度的服制纳入律典以处理宗族内部犯罪;陈朝公然允许不同级别的官职抵免相应不同的刑罚;北齐在修定律典时把严重危害政权和礼教的犯罪总结为“重罪十条”。这些现象共同反映出魏晋南北朝

A.社会统治秩序日益稳定

B.律令是维护专制的工具

C.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制定

D.宗法血缘成为审判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