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20世纪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示意图(单位:%)。这可以用来说明
A.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B.科学理论应用化趋向日益明显
C.科技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D.科技与生产结合程度逐步加深
汉初,盐、铁由私人经营,国家则设官征税。汉武帝时期,中央设立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之事,地方设立盐官、铁官经营产销。盐业官营由政府提供器具和生活费用,招募盐户,民制官收,而铁业则由政府直接控制。这一转变实质上体现了
A.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B.“工商食官”制度的确立
C.政府税收大幅减少 D.政府“抑商”政策的加强
亚里士多德曾在其著作《政治学》中说道:监察官制度也确实维护了城邦的一致,人民由于能分享最高官职而心满意足,其结果当然有益于城邦。亚里士多德意在强调
A.直接民主存在隐患 B.民众社会生活宽松
C.居民民主比较发达 D.城邦利益受到重视
如图为19世纪末近代法国某一画刊当中的石印画。原图小标题为“中国问题”,小字说明是“盟友们,一起拉啊。”这反映了
A.清朝统治者日趋于保守落后 B.列强奉行“门户开放”政策
C.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处境 D.清朝官员与西方侵略者勾结
北宋熙宁年间,“诸城外草市及镇市”虽也编排保甲,但不把它们“附入乡村都保”,而是与城市坊郭户一样,受厢的管辖,在没有厢制的州县,直接受县的管辖。元丰年间,县尉只捕县城及草市内贼盗,乡村贼盗则由巡检主管。由此可见,当时
A.坊市之间的界限已被打破 B.市镇的工商业经济高度繁荣
C.草市被纳入城市管理体系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动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材料三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 | 生铁产量(万吨) | 钢产量(万吨) | 石油产量(万吨) |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 总兵力 (万 人) |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 | 军舰(艘) | 军舰总位(万吨) | 飞机 (架) |
中 国 | 13.6 | 95.9 | 55.6 | 0.02 | 10% | 202.9 | 50 | 66 | 5.9 | 600(作战305) |
日 本 | 60 | 239.7 | 635 | 39.3 | 80% | 60余 | 409.7 | 200 | 77.1 | 2625 |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教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批驳这一错误论调。
(2)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为什么仍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