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在京畿一带,义和团“一倡百和,从者如归。城市乡镇,遍设神坛,坛旁刀戟林立”。这
A. 增强了中国人民反清的斗争信心
B. 体现了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扶持
C. 反映出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
D. 是对严峻的民族危机的回应
中国近代思想家第一次提出“救亡”口号后,“救亡”开始成为爱国者心中最紧迫、最关注的中心问题,中国近代民族觉醒发生了里程碑意义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
A.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B.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
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 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 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D. 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社会。有人认为其不具进步性,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天朝田亩制度》
A.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照顾各个阶层的利益 D.违背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
康有为宣称,孔子以“布衣改周之制,本天论,因人情,顺时变,裁自圣心”,孔子的“托古”,是为了“改制”;作六经,是为了“拨乱世,致太平”,是要“以春秋继周,改周之制”。他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提高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B.借孔子为宣传维新思想服务
C.与革命派进行舆论斗争 D.鼓动更多的人实行君主立宪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书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
B.魏源认识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
C.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魏源在该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