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内阁具有票拟、草拟诏敕、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中外奏章无不经由内阁票拟特别是在皇帝怠政的时候,票拟更是百官与皇帝沟通的唯一渠道。这表明内阁
A.成为中枢决策机构 B.避免了决策失误
C.发挥了辅政功能 D.完善了行政机构
宋代州县官员的权力交割转移,需要有朝廷下达的正式文书任命,官员之间并不能随意移交牌印、批复印纸批书,以达到离任或继任目的。这一做法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B.削弱了地方管理的自主性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 D.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下表为唐代士、庶登科人数详细统计表(单位:人)。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唐代
A.寒门子弟不受政府重视 B.科举制受到现实制约
C.社会阶层流动更为频繁 D.并未真正实行科举制
东汉末期,州形成一级行政机构,刺史权力扩张并进而掌握军事大权,是三国分裂出现的重要原因;唐后期至五代长达两个世纪的中央权威不振,与藩镇节度使的军事割据有因果关系。这表明
A.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失衡一定会造成分裂
B.对地方权力实施监督是防止分裂的关键
C.军权的扩张是地方势力膨胀的重要因素
D.地方行政层级越细密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下表是关于我国古代郡县制确立的相关史实。据此可知,郡县制
春秋之初 | 楚国将吞并的小国建立为县,由县公统治。“公”的称号,仍与封建诸侯的国君一样 |
春秋中叶后 | 晋国六卿强盛,每一家族都占有广大的领地,设立若干个“县”治理 |
战国时期 | 魏国则在战略要地设有边郡,郡可以统辖若干县 |
秦统一后 | 全国均设郡县 |
A.最早发端于春秋初期的楚国 B.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不断强化
C.是君主集权下大一统的产物 D.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管控日益松弛
春秋时期,由于君位之争、家族冲突、族长争立及其他缘由,总计“出奔”(指离开自己国家,投奔他国)人数不少于280人。该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
A.人才交流发展迅速 B.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C.忠君观念得到强化 D.诸侯兼并战争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