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李华《中书政事堂纪》曰:“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

()李华《中书政事堂纪》曰:“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据此判断唐初政事堂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划定了君权的具体范围 B.强调了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

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促进了、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C 【解析】 政事堂是唐代宰相的议事处。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但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无关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君不可”等字眼说明唐初政事堂划定了君权的具体范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臣不可悖道于君”等字眼说明唐初政事堂强调了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常于“门下省”议事足以证明唐初政事堂也促进了、三省六部制的完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40年代,毛泽东进行了一系列农村社会调查,系统分析了中国的农村社会和农民状况。在贫困根源上,他明确指出:.“现今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由已经被推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度造成的。”因此“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只有进到社会主义时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时代”。并试图从制度上消除贫富不均的根源和保障人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材料二  习近平同志强调:“‘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精准扶贫需要制度保障。

(1)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农村贫困的根源和消除贫困的办法是什么?扶贫的重点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请指出我国建立最早和最晚的省级自治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建立之初“保障人民基本政治权利”的三大政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请举三例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日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1887年天皇带头捐款,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1893年起,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1/10补充造船费用。日本各界为动员民众筹措战费,于甲午战争前掀起了一个以筹措战费为主要内容的“军资献纳运动”和“义捐运动”。

                                ——摘编自周彦、于春梅《论甲午战前日本的总体战准备》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大多数中国人不了解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普遍存在盲目虚骄、对日心存轻视。对日本最有警惕的朝廷高官李鸿章,在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后的中日外交危局中,仍判定日本不可能侵略中国,仍想通过“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摆平。

                   ——摘编自薛伟强、吴克燕《也谈中日甲午战争研究中的层累现象》

材料三  第三次长沙会战于1941年12月开始,1942年1月中旬结束。在会战中,中国军队实行诱敌深入,主力保持外线作战,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战术原则。为保证战术运用成功,中国海空军有力地配合了陆军作战。同时,20万民众将新墙镇经荆州镇至长乐街的公路、桥梁彻底破坏,将田地放水成为一片沼泽,致使日军重炮兵、骑兵部队无法通过。日军在此次战役中伤亡5万人,为历次会战所罕见。当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气焰十分嚣张,美英接连失利……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军队的胜利格外引人注目,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摘编自陆静<从抗日战争的试题反思教学)

(l)根据材料一、二,归纳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取胜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二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客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客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摘编自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查看答案

邓小平说,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而且,“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邓小平在此强调了

A. “一国两制”是因香港问题提出的

B. 驻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区行政事务

C. 香港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

D. 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

 

查看答案

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

A.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

C.原殖民国家势力必须退出特区 D.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