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以后,随着儒学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行和民众自下而上的主动学习,汉族民众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他各族人民在意识、行为、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也渐趋一致。究其原因是,汉代儒学
A.强调天人合一 B.倡导大一统观 C.劝君主行仁政 D.宣扬君权神授
汉武帝派董仲舒弟子吕步舒办理淮南狱案,吕步舒根据《春秋》断狱,无须奏请朝廷。“既还奏事,上皆是之。”这表明
A.儒学统治地位已确立 B.汉代政治深受儒学影响
C.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 D.儒家伦理成为日常规范
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
儒家吏治观 | 法家吏治观 |
贤者居位:德治 | 强者为王:刑治 |
从道不从君 | 君主至上 |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 | 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
“内举不避亲” | 厉行回避制 |
主信忠臣 | 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
A. 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B. 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C. 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D. 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 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 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C. 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 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
商代出土的甲骨文无疑已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字之一。它的美术性格也带有诗意,使书写者和观察者同一的运用某种想象力。因而上海人的沪语发音软如法语,广东人的粤语发音硬如德语,也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这表明,此种书写的方式
A.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团结 B.促进了官方文字的统一
C.得益于青铜技术的进步 D.符合了士的阶层的审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的农业灾害屡见不鲜,最严重的灾害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19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和“人间福地”。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摘编自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砑究——以有关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的相关著述为例》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主要工业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运行机制的完善,加强了对垃圾、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使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森林、矿产和江河等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罗斯福新政时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政府通过推动议会在土地、森林、江河和野生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立法,设立一系列保护机构,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初步构建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同时,罗斯福政府把生态坏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为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再荣等《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生态灾难”的原因及面对“生态灾难”问题时采取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