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然而,当时有的大报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当代有学者评论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对邓小平当时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

D.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

 

D 【解析】 试题从“1979年11月26日”可知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AB项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再从“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可知AB项不符合题意;C项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邓小平提出的应该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主张,D项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时说:“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在此,毛泽东主要强调

A.要坚持独立自主的经济建设模式

B.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

C.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坚持借鉴与创新结合的发展模式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  )

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B.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 D.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查看答案

1957年,苏联同意全面援助中国的原子弹研制。但据老同志回忆,苏联部分专家在关键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心细如发,不但对于邓稼先等中国专家的问题历来沉默是金,而且每当有甲种分离膜脱落,一定要用磁铁一点点将周边地面扫一遍,保证全部回收。这从侧面反映出

A.中苏关系改善推动合作 B.“一五”计划为核弹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D.苏联专家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相当强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工人代表在谈及当时扫盲教育的意义时感慨:人家讲政策、讨论生产技术,自己在一旁根本抽不上嘴,这让我觉得很惭愧。材料主要说明当时的扫盲教育

A.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

B.有利于政治建设的开展

C.顺应了工农群众的诉求

D.表达了经济建设的需求

 

查看答案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回答外国记者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问题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解说

A.结束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

C.表明要实践中国革命的阶段目标 D.加速了抗战的胜利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