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论“中体西用”》中说,“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因此洋务运动中的好些人,觉察到桎梏与荆棘,寝寝乎要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作者意在说明
A. 戊戌维新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B.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
C. 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历程障碍重重
D. “体用”言论为引进“西体”开路
林则徐到澳门巡视,总觉得“夷服太觉不类”,“婚配由男女自择,不避同姓,真夷俗也”。这反映出林则徐
A. 对西方文明认识不断加深
B. 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 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D. 秉承“中体西用”理念
这两次革命都对人与世界的意义进行了“拉平”,前者(牛顿、哥白尼的科学革命)将人和“神”拉平,后者(生物进化论)将动物和人拉平。这两次科学革命的进步意义是
A.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
B.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C.将人从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
D.引导了实验科学的产生
第一次产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巩固,第二次产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薄弱的俄国出现。由此可见,产业革命( )
A.与政治变革之间存在有机联系 B.打破了原有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
C.有利于科技革命的发展和进步 D.使重大技术获得了经济社会效益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整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的理论。”这一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
A.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达尔文给他的读者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思想观念得换一换了,《圣经》对物种起源的解释好像不大对,应该代之以自然主义的说明。材料旨在说明达尔文的著作
A.长期深受宗教的困扰
B.否认了《圣经》的原有作用
C.瓦解了传统的思想观念
D.转变了人们的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