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 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 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D 【解析】 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傣”“申时行只得遵旨”中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拥有票拟的权力,但必须服从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内阁是否参与决策政事,故A项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且“开始”一说也无从证实,故B项错误;批红权主要是皇帝掌握的,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安史之乱期间,叛军先后攻占东都洛阳、西京长安,但依靠地方的抵抗最终平定了叛乱;1127年,金兵长驱南下,都城东京很快失守,全国统治瓦解,北宋灭亡。据此可知

A.相比唐朝,北宋的中央集权有所削弱

B.唐朝兵力部署原则优于北宋

C.相比北宋,唐朝面临的外敌比较弱小

D.唐朝的地方政府拥有更多资源

 

查看答案

张树平说: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在权力控制和社会组织的意义上,“若以西洋史的眼光看,都是非常‘现代’的创设”。这里的“现代”是指

A.中央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管理

B.运用法律来实现权力的监督

C.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

D.官员选用采取公平公开方式

 

查看答案

对于夏朝是否存在,顾颉刚认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化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郭沫若评论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对此,合理的认识有

顾颉刚主要是基于文献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

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朝存在与否难以确认

《诗》、《书》成书时间与夏朝较近,故为信史

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一定合理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B. 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查看答案

经济发展程度与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与否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经济曾长期领先世界,造就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但是中国近代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这种模式至何时开始瓦解?

(2)北宋时期,“市”的发展有何新特点?明清时期,在江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出现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近代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历经曲折、举步维艰,从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