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罗马共和国时期,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

罗马共和国时期,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由此可以说明罗马法

A. 缺乏严格统一的刑罚标准    B. 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C. 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    D. 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

 

B 【解析】据材料中 “故意杀害他人”“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采取了不同的标准进行量刑,而不是缺乏统一的标准,故A项排除;材料中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采取不同的判罚标准表明罗马法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故B项正确;万民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二罗马共和国时期使用的是公民法,故C项排除;罗马法在量刑时考虑犯罪的动机不是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

A. 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

B. 军功爵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C. 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 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

 

查看答案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 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 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查看答案

唐安史之乱期间,叛军先后攻占东都洛阳、西京长安,但依靠地方的抵抗最终平定了叛乱;1127年,金兵长驱南下,都城东京很快失守,全国统治瓦解,北宋灭亡。据此可知

A.相比唐朝,北宋的中央集权有所削弱

B.唐朝兵力部署原则优于北宋

C.相比北宋,唐朝面临的外敌比较弱小

D.唐朝的地方政府拥有更多资源

 

查看答案

张树平说: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在权力控制和社会组织的意义上,“若以西洋史的眼光看,都是非常‘现代’的创设”。这里的“现代”是指

A.中央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管理

B.运用法律来实现权力的监督

C.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

D.官员选用采取公平公开方式

 

查看答案

对于夏朝是否存在,顾颉刚认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化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郭沫若评论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对此,合理的认识有

顾颉刚主要是基于文献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

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朝存在与否难以确认

《诗》、《书》成书时间与夏朝较近,故为信史

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一定合理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