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是一个全国性的中央政府,但其无法控制被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的地区。即使在革命派掌权的地方,也往往各自为政,不完全服从中央的号令。这种情况表明
A. 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各自为政
B. 三民主义在理论上存在重大缺陷
C. 同盟会尚不能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
D. 列强支持地方军阀形成割据局面
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
A. 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
B. 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
C. 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D. 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 否定其排外主义
B. 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 全面赞扬与肯定
D. 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生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C.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D.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点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