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明中叶以来,江南地区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以及植棉、纺纱、织布等农家副业...

自明中叶以来,江南地区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以及植棉、纺纱、织布等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经济结构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经济发展的区域化

 

A 【解析】 材料“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反映了明朝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说明农村经济结构发生调整,这源于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的形成,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城市化问题,排除C;材料反映明朝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无法体现经济发展的区域化,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朝王小波以“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为号召起义,明朝李自成以“均田免粮”为号召起义,太平天国提出“有田同耕”,自古代到近代农民起义的这些诉求集中反映出

A.实现“耕者有其田”有利于社会稳定

B.土地高度集中破坏了小农经济

C.土地兼并导致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土地私有制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查看答案

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同时把察举制度中的考试因素加以强化,科举制度开始形成。唐宋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科举制的特点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自由报名,通过考试差额录取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查看答案

孔子的儒家学说里本无禁欲思想,宋代儒学家却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论语》中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19世纪末康有为却“托古改制”。这些现象

A.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 B.推动了传统儒学健康发展

C.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 D.有利于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这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

A.华夏民族开始形成 B.华夏族群成为礼仪之邦

C.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 D.阶级关系发生变动

 

查看答案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制度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