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以来英国多次进行议会改革。其中1832年改革使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1867年改革进一步降低选举资格,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最终完成了议会改革的目标
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相适应 D.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 )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位诗人”。恩格斯这样说是因为但丁
A.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
B.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歌颂人类灵魂的美好与光明
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古罗马的《法理概要》中说:“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至于出自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以下关于市民法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罗马共和国的统一和社会稳定
B.有利于调解罗马帝国境内的民族之间的关系
C.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D.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伯利克里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材料表明这种民主政治
A.实行了人民直接参政的国家管理形式
B.避免了民主政治过于泛滥
C.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D.是以法律为基础的民主政治
习近平主席在某国际组织上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着力发展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这反映了新时期的中国
A.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
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