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3年1月,重庆国民政府和英国、美国分别签订了取消英美两国在华治外法权处理有...

19431月,重庆国民政府和英国、美国分别签订了取消英美两国在华治外法权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此同时,关税协定权最终也被取缔。使英美获得治外法权关税协定权益的战争和条约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C.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D.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D 【解析】 试题“治外法权”是指领事裁判权,这一特权的获得是英国首先通过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附件获得的,“关税协定”权则是英国首先通过《南京条约》获得的,其他列强则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这两项权利,故选D;A项不符合时间,故排除;B项没有提到上述特权,故排除;C项只涉及到了日本,与英美无关吗,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头像中,蛇首、羊首、鸡首、狗首至今下落不明,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近代劫掠十二生肖青铜头像的侵略者是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国军队

D.德国军队

 

查看答案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 赔款2100万银元

B.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查看答案

    材料  张骞(?一前114,城固县人(今属陕西),“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欲联络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募出使西域。途经匈奴境内被捕获,扣留十余年之久,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后设法逃出匈奴西行至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东归,张骞返回长安,行经匈奴时,又被俘获,被拘一年多适逢匈奴内乱,方逃出,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初行时百余人,生还的仅他和堂邑父而。张骞把他在西域了解的山川、地形、物产、人口、风俗等情况,汇报给武帝。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西域,他和副使出使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其他诸国。公元前115年,张骞返回长安。此后,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使臣往来络绎不绝,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十九年,行程数万里,途中历尽艰辛,完成了出使的任务,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

——整理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张骞取得功绩的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  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美西战争爆发。海权理论创始人马汉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本身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国际上陷入孤立,特别是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钳制着大量西班牙军队。美西战争最终,西班牙大败并请求停战,两国签订了《巴黎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交付2000万美元作为抵偿。

——摘自王丹韵《浅析美西战争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西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西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  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到60年代末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始终把开发人的能力与振兴科学技术作为重要内容,适应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对教育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高等教育中,从专业系科和招生规模方面,增大了理工科的比例。此外,还采取多种措施,扩充研究生院招生人数,改进育英奖学金制度等,以培养更多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在初、中等教育中,充实了实习内容和实验设备,增大了职业高中的比例。在普通高中也增设了职业课程,以培养掌握现代技术的熟练工人。在职业教育中,从60年代初增设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企业急需的中级技术人员;同时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增大商科和工科的比例。在企业内部也加强了对熟练技术工人和中级技术人员的培训。所有这些措施,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日本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崛起。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进一步普及。

——向娟《日本史:二战后日本教育的新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