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年,《申报》首次出现“中华民族”一词。到1919年底,该词在《申报》共可...

1912年,《申报》首次出现“中华民族”一词。到1919年底,该词在《申报》共可检索到30条,1920—1922年共68条,1925年为81条,1928年为183条,1939年更达到372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开始形成

B.报刊成为传播民族主义主要渠道

C.民族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D.外来侵略促使民族意识逐渐高涨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检索到30条,1920—1922年共68条,1925年为81条,1928年为183条,1939年更达到372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国民大革命等大运动的洗礼,民族观念通过大众媒体走向民众,而到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词条更多,说明外来侵略促使民族意识逐渐高涨,故D选项正确;材料中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词条出现频率更多,体现了外来侵略促使民族意识逐渐高涨,不是开始形成,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一词出现频率,没有强调其传播的渠道,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词条出现频率更多,体现了外来侵略促使民族意识逐渐高涨, 民族观念得到广泛传播不是材料主旨内容,故C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上的漫画《自由》。画中两个懵懂的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该漫画反映出

A.小孩未能明辨当时思想主流

B.守旧势力阻碍社会进步潮流

C.政治革命推动思想观念转变

D.自由已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查看答案

维新变法运动期间,有思想家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该思想家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梁启超

 

查看答案

有学者这样评价“中体西用”:“那个时候的中国,……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者认为“中体西用”的提出

A.维护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B.存在巨大的局限性

C.彻底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 D.有其时代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介绍西方史地的著作

时间

人物

著作

简介

1842

魏源

《海国图志》

介绍世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845

姚莹

《康輶纪行》

介绍英法历史,注重考察西藏地区情况,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

1849

徐继畬

《瀛寰志略》

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按亚、欧、非、美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据此可知,这些著作

A.彻底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B.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C.促使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 D.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元代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的文学较广泛而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扩充和提高了宋代话本在这方面开拓的新领域。这说明元杂剧

A.代表贵族化的文学取向 B.取材和用词较通俗

C.更符合下层民众的心理 D.超越了宋词的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