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展,使列国的生产力发展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春秋中后期,牛耕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开始使用,铁犁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牛哥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个体经济方式成为可能。商周时期,农业的集体经济逐渐被个体经济代替,这就为土地私有制出现了提供了条件。男耕女织的综合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春秋战国以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
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由于赋役沉重,农民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已经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便纷纷种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或兼营其他副业。生产粮食为主的单一农业结构开始向多种经营方式方向发展,导致了粮食作物生产相应减少。随着这种现象的日益加剧,许多农村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出现了一定的解体征兆。商品性农业大发展,引起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异,如押租制和永佃制导致经营权和土地所有权分离。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农业与商业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
——摘编自王言峰《中国十六-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叶后小农经济的变化,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下图是2018年春节出现的科技进步新玩法。据此可知
A.当前的旧年俗交织新风尚
B.中国已处于科技强国行列
C.互联网方便人民经济生活
D.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20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戏楼、茶馆出现男女杂处合坐。僻居四川的成都也大致相同:“社交男女要公开,才把平权博得来;若问社交何处所,维新茶社大家挨(维新茶社男女可以杂坐)。”这反映出当时
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 B.各地风俗趋向一致
C.男女平等已经实现 D.娱乐场所繁荣兴盛
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阔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对此解释合理
A. 科技进步加速社会阶层融合
B. 交通工具变革使女性地位提高
C. 大众出行方式受地域影响明显
D. 工业文明助推社会观念变化
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
A. 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 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
A.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
B.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
C.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
D.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