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民在《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中指出,“(此次)战争是为了巩固强化条约关系,解决的是列强整体利益,协同一致是这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环节。(条约)强化了清政府所作承诺的责任,列强将中国国内法(上谕即相当于法规)和国际法范畴的条约结合起来保障在华权益”。文中所涉及的战争和条约分别是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介绍世界大势后,大声疾呼:中国必须认清世界大势,学俄罗斯、日本的榜样,吸取土耳其的教训,“因时制宜”,取法西方各国的“纲常大典”,立法定制,否则“悔之晚矣!”由此可知,《资政新篇》
A.符合了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利益要求
B.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
C.强调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是当时社会条件逐步成熟的必然产物
龚书铎在《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化》一文中指出,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 B.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D.专制君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近年来不少西方国家的大选投票率都不超过50%,特别是年轻人不投票、不发声的比例上升,如2016年11月美国大选时,18~25岁的年轻人投票率仅12%,英国脱欧公投时,年轻人投票率只有36%,瑞士从不参加选举投票的年轻人高达2/3。这表明,西方国家
A.年轻人对政治不感兴趣 B.代议制遭到了普遍抵制
C.制度完全没有民主可言 D.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缺陷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有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下列近代西方国家,明显属于第二种类型的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我们有两种选择:13个州的完全分裂和全面联合。前者将使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13个国家;而后者13州,将成为一个完整共和国的郡县,受到一部共同法律的约束。”这表明当时美国政治分歧的焦点是实行
A.郡县制还是分封制 B.邦联制还是联邦制
C.君主制还是总统制 D.一院制还是两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