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A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解读题干:从题干“夷务”变成“洋务”和“西学”,改变了对西方的藐视,体现了人们对西方的认识逐步加深,向西方学习层次也不断加深。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表述均是对题干信息的曲解和误读,排除BC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几位同学在学习了鸦片战争及林则徐和魏源的有关历史知识后,感慨万千。甲说:真可惜,如果林则徐不被免职,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就不会失败。乙说:是的,林则徐.魏源全面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师夷长技以制夷。丙说:那不一定,林则徐.魏源充其量不过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所处的封建制度抵挡不了资本主义制度。以上认识

A.甲乙对,丙错 B.甲错,乙丙对 C.甲乙丙都有道理 D.甲乙错,丙对

 

查看答案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社会主义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马克思主义传播

 

查看答案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查看答案

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

A.传播资讯 B.最快捷地获得信息 C.娱乐和歌唱 D.休闲和排遣郁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