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喊出了“拿英美作榜样”的口号。这反映了当时( )
A.美国对华影响力一度较高 B.马克思主义尚未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注意
C.陈独秀缺乏趋新意识 D.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感兴趣
汪原放(1897-1980)笔下的亚东图书馆,在1913-1918年生意清淡,1919年后生意大为昌盛。造成亚东图书馆生意转向兴隆的原因可能是( )
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的发达 B.新文化运动引发的趋新风潮
C.中共成立后工人运动的发展 D.国民革命风潮的鼓动
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救亡决论》中尖锐指出:“一言以蔽之”,中学皆“无实”“无用”,“均之无救危亡而已”。严复的这一思想( )
A.使他走上了与传统决绝的道路 B.猛烈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体现了维新派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D.推动统治者抛弃了“中学为体”的观念
“他根据《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以为‘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变通之道,即在于整顿海防;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两者外别无下手之方。”引文中的“他”可能是( )
A.李鸿章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薛福成(1838-1894)在洋务运动时先后襄助曾国藩、李鸿章兴办洋务,1889年任驻欧使节后,详细考察了欧洲的工业与制度,认为中国应不懈地师法西方,建立“纠众智以为智、众能以为能、众财以为财”的私人公司等,并具体提出了“求新法以致富强”等二十一条“养民最要之新法”。这表明( )
A.洋务运动时社会风气开明开放 B.洋务派阵营内部出现了分化
C.洋务派移植了西方的公司制度 D.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福建巡抚徐继畲所著的《瀛环志略》(1849年成书)代表了当时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最高水平。尽管他已知道中国实际位于何处,但仍在书中说中国居于“万方仰之如辰极”的地位,并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由亚细亚图之后调整置于卷首。这说明徐继畲
A. 天朝观念根深蒂固
B. 屈从传统的社会观念
C. 国家主权观念浓厚
D.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