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张之洞的《劝学篇·设学第三》不仅以“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而且强调当致力于“...

张之洞的《劝学篇·设学第三》不仅以“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而且强调当致力于“政、艺兼学”〔艺:西方先进科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以西方为本位的文化取向开始出现 B.洋务派赞同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甲午战后中国学习西方的范围扩大 D.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 【解析】 张之洞提出“政、艺兼学”,说明他开始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项符合题意;张之洞并非是以西方为本位,排除A项;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会赞同维新派进行政治改革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张之洞的主张,并不能说明中国学习西方的范围扩大,排除C项。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墨子刻(Thomas A.Metzger)在一篇文章中说:“自由”或“民主”等意义笼统的词,很像放了很多不同东西的箱子,西方人和中国人在这个箱子里面所放的东西不一定完全一样,要知道两者的异同,非得开箱取物不可。这段话揭示了(  )

A.“自由”或“民主”的观念不符合当时中国的时代需要

B.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完全不被中国知识分子认同

C.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应审视中西文化的会通

D.中国传统观念阻碍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些言论与观点,与辛亥前启蒙者的思想如出一辙,别无二致。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A. 遵循中国的历史传统

B. 在思想史上与前迥然不同

C. 是此前思想的简单再循环

D. 其思想并非无源之水

 

查看答案

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喊出了“拿英美作榜样”的口号。这反映了当时(  )

A.美国对华影响力一度较高 B.马克思主义尚未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注意

C.陈独秀缺乏趋新意识 D.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感兴趣

 

查看答案

汪原放(1897-1980)笔下的亚东图书馆,在1913-1918年生意清淡,1919年后生意大为昌盛。造成亚东图书馆生意转向兴隆的原因可能是(  )

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的发达 B.新文化运动引发的趋新风潮

C.中共成立后工人运动的发展 D.国民革命风潮的鼓动

 

查看答案

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救亡决论》中尖锐指出:“一言以蔽之”,中学皆“无实”“无用”,“均之无救危亡而已”。严复的这一思想(  )

A.使他走上了与传统决绝的道路 B.猛烈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体现了维新派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D.推动统治者抛弃了“中学为体”的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