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方言馆、同文馆虽罗致英才,聘请教习,要亦不过只学语言文字,若夫天文,舆地、算学、化学只不过粗习皮毛而已。他如水师武备学堂,仅设于通商口岸,为数无多;且皆未能悉照西洋认真学习,良以上不重之故,下亦不好。世家子弟皆不屑就,恒招募窭人子下及舆台贱役之子弟入充学生。况督理非人,教习充数,专精研习曾无一人,何得有杰出之士,成非常之才耶?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
材料二 问文馆初开,“阁束六经,吐弃群籍”,但随后开办的一些技术学堂增设经学等中学课程。尤其是甲午战争前后,电报、医学、铁路、矿务等技术学堂相继创办,开始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如两广电报学堂规定,学生除学习西学外,兼课四书五经,以知礼义、起初,无论新式学堂还是书院,课程中的经学、经史等名目,不过是相对西学而提出的中学“代表”,分科观念比较模糊。甲午战后出现的普通学堂,中西学课程的种类大幅度增加,西学课程增加了政治,伦理等科目,中学课程增加了掌故、史地、通鉴、律法等门类。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为应对新学而中学课程过于繁难的状况,提出以易简之策救中学,分中学为经学、史学、诸子、词章、理学等科。1902-1903年,注重国民教育与实业教育的新学制和统一学堂系统设立,同吋各省督抚纷纷奏请分三科递减科举,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端方奏请立停科举,专办学堂。学堂教育一统天下,分科教学使得中学整体上被西学所兼容。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下)》第二十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前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效果不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变化。
1979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谈到:“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邓小平总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经验
B.党内已对市场经济形成了科学认识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市场经济的新思考
下列目录出自毛泽东哪一部著作?
第一节 | 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第七节 | 从六亿人口出发 |
第二节 | 关于肃清反革命分子 | 第八节 | 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第三节 | 关于农业合作化 | 第九节 | 关于如何处理罢工、罢课等事件 |
第四节 | 关于工商业的改造 | 第十节 | 乱子是坏事还是好事? |
第五节 | 关于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 第十一节 | 少数民族问题 |
第六节 | 关于节约 | 第十二节 | 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
A. 《矛盾论》
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 《论十大关系》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毛泽东所描述的农民革命最早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毛泽东在下列哪一著作中强调了这一观点?( )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0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在资产阶级中,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是分裂的;在地主阶级中,开明绅士与大地主是分裂的;在大资产阶级中,英美派与亲日派是分裂的。”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分裂的危险 B.中共应持中立立场调和分裂
C.国民党政权推行抗日反共的两面政策 D.因民党统治是不巩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