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B 【解析】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解决了贵族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上的矛盾,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唯一性,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安定和团结,并被后世沿用,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以前就已经实行,排除A。宗法制下,财产的继承是嫡子优先,然后庶子,故C项错误。宗法制协调的家族内部关系,而不是家族之间的关系,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天下为公”转变到“天下为家”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称为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行省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1975年,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后,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仍然重中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摘编自郑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通过国民经济翻番地增长,第一步,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步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当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背叛”中国的时候,苏俄发布了《加拉罕宣言》,放弃帝俄在中国攫取的条约特权。陈独秀在1918年年底所作的《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还曾称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到1923年12月,北大进行民意测量,投票选举世界第一伟人,497票中列宁独得227票居第一,威尔逊则得51票居第二。威尔逊从“第一好人”变为“第二伟人”,正是由美到俄这个榜样的典范转移趋于完成的象征。故吴宓慨叹道,凡千年来孔夫子在中国人心中的神圣地位,“以让位于马克思和列宁”。若仅言新文化运动那几年,则把孔夫子换为威尔逊倒更加贴切。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概括材料所述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方言馆、同文馆虽罗致英才,聘请教习,要亦不过只学语言文字,若夫天文,舆地、算学、化学只不过粗习皮毛而已。他如水师武备学堂,仅设于通商口岸,为数无多;且皆未能悉照西洋认真学习,良以上不重之故,下亦不好。世家子弟皆不屑就,恒招募窭人子下及舆台贱役之子弟入充学生。况督理非人,教习充数,专精研习曾无一人,何得有杰出之士,成非常之才耶?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

材料二  问文馆初开,“阁束六经,吐弃群籍”,但随后开办的一些技术学堂增设经学等中学课程。尤其是甲午战争前后,电报、医学、铁路、矿务等技术学堂相继创办,开始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如两广电报学堂规定,学生除学习西学外,兼课四书五经,以知礼义、起初,无论新式学堂还是书院,课程中的经学、经史等名目,不过是相对西学而提出的中学“代表”,分科观念比较模糊。甲午战后出现的普通学堂,中西学课程的种类大幅度增加,西学课程增加了政治,伦理等科目,中学课程增加了掌故、史地、通鉴、律法等门类。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为应对新学而中学课程过于繁难的状况,提出以易简之策救中学,分中学为经学、史学、诸子、词章、理学等科。1902-1903年,注重国民教育与实业教育的新学制和统一学堂系统设立,同吋各省督抚纷纷奏请分三科递减科举,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端方奏请立停科举,专办学堂。学堂教育一统天下,分科教学使得中学整体上被西学所兼容。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下)》第二十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前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效果不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