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形成...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1)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确立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设置机构、派遣官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2)背景:抗击日本侵略的需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中共对民族民主问题的重视。 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民族人民积极抗战;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析】 (1)通过材料“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进行总结概括;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设置机构、派遣官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2)背景:通过时间可以概括得出:抗日战争的需要,统一战线的推动,中共对民族问题的探索。意义:从团结抗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等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利。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

A.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B.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C.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

 

查看答案

冷战结束后,欧盟东扩吸纳了东欧国家,但欧盟不但未能因此而强大反而导致了欧盟一体化进程停滞不前,致使欧元区面临解体的危险。这佐证了

A.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B.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减弱

C.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 D.区域集团化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愿,缓解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这表明当时:

A.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

B.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

C.法德两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1963年,经济互助委员会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占12%;到20世纪80年代,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占14%-17%,内部贸易占48%-52%。这一变化表明

A.战后国际经济秩序重建

B.两大阵营关系趋向缓和

C.经济全球化的障碍扫清

D.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查看答案

1947年3月,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认为,德国工业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准的提高能够减轻占领国的责任,遏制德国亦非绝对必要。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英国企图为德国推卸战争责任

B.美苏争霸加剧西欧经济困难

C.英国因国力衰落支持德国统一

D.国际局势影响英国对外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