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
B.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 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 军机处取得管辖六部的权力
明代嘉靖中期,内阁官员“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宰相,压制六卿(六部尚书)矣”。这表明当时
A.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B.内阁严重威胁皇权
C.内阁与六部互相牵制
D.内阁官员权势很大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经传承与创新,如“汉承秦制”、“元承宋制”。其中,“元承宋制”在中央机构的表现为
A. 中书省与行省制
B. 中书省与枢密院
C. 枢密院与宣政院
D.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
史料记载宋太宗时,“初议兴兵,上独与枢密院计议,中书(宰相)不预闻。”这反映出
A.中央机构存在事权划分
B.政出多门,官制混乱
C.集体议政保证决策高效
D.三省六部制日趋完善
唐中宗神龙二年,将全国分为十道,派遣官员巡察各地,长官称道巡察使。下列官职的设置意图与道巡察使最接近的是
A.三司使
B.刺史
C.参知政事
D.同平章事
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帝的嫡长子,天子自称“朕”,而其他人不能称“朕”,又采用了“五德之运”学说,认为周是火德,秦为水德,秦代周,符合水灭火。这反映出秦始皇
A. 彻底摆脱了商周政治观念的影响
B. 对君主专制有强烈的政治追求
C. 利用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D. 主要采用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