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认为,该制度起于春秋,形成于战国,全面推行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春秋时期,作为天下大宗的周天子式微,以下凌上,僭越礼制的现象普遍发生。这说明当时
A.禅让制度破产 B.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C.礼乐制度强化 D.等级制度开始瓦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
材料二 1972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虽说是中美接近的副产品,但它使中日两国关系自19世纪以来第一次成为对等的、和平的关系。到田中角荣上台前夕,中日关系正常化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呼声,对美贸易的冷却使得日本迫切需要扩大对华贸易,打开中国市场。日本自民党内意识到如果日中关系再没有改善迹象,就无法跟上世界局势的发展,所以田中角荣是把日中关系正常化作为他的竞选承诺而当选的。
——整理自(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路线图
材料二 毛泽东评价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
(1)根据材料一中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指出图中①②③位置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件?图中③位置发生的事件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说的“牢狱”指的是什么?西安事变结局如何?概括西安事变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的政治家认为,国务员是否具有“副署权”是内阁制区别于总统制的主要标志。1911年12月,孙中山认为内阁制会“误革命之大计”,于是同盟会内部决定采用总统制。清帝退位后,宋教仁说: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孙中山等人觉得宋教仁的看法很有道理,转而全力支持他。因此,宋教仁率人赶制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很快获得通过。
——摘编自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材料二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1982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1)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同盟会内部存在哪一争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能体现这一争论结果的内容,并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入这一内容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代疆域图(局部)
材料二1992年“两会”在事务性商谈中的一些表述
海协会的表述 | 海基会的表述 |
海峡两岸文书使用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 | 双方本着“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原则 |
在海峡两岸共同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 | 双方本着“谋求一个民主、自由、均富、统一的中国,两岸事务本是中国人的事务”的原则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秦王朝对图中圆圈所示区域的管理情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会”表述的共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90年代,大陆方面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