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材料一 关于法律,东西方先哲的认识不尽相...

    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材料一

关于法律,东西方先哲的认识不尽相同。孔子认为法律的推行与统治者关系密切,“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圣人治国依靠礼乐,所谓“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他还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即认可亲人之间包庇犯罪。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政体在法律推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城邦人的习惯和教育不服从政体的精神,最卓越的法律也没有用。”他还强调执法要公正,认为“法律控制所有的人”。良好的社会秩序基于对法律的遵守。

(1)阅读材料一,指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法律认识上的差异。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部分条款

第134条依法订立的契约,对缔约当事人双方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仅得由当事人双方相互的同意、或根据法律许可的原因,始得取消。

第544条所有权为对物完全按个人意愿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法律及规定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并在事前受公正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1101条契约,为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另数人承担给付某物、作或不作某事的义务的合意。

第1384条任何人不仅对其自己的行为所造成之损害,而且对应由其负责的他人的行为或在其管理下的物件所造成之损害,均应负赔偿之责任。

 

 

(2)近代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在《拿破仑法典》以上条款中均有体现。阅读材料二,请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空白处。结合所学,简述上述原则产生的背景。

原则一:损害赔偿原则:对应条款序号:_______________原则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对应条款序号:_______________原则三:契约自由原则:对应条款序号: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3)阅读材料三,任选其中一部法律文件,从时代需要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

 

(1)差异:孔子认为法律的推行依靠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强调城邦政体是保障法律推行的重要前提;孔子认为“礼”是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亲亲相隐没有罪,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法律适用于所有人;孔子法律思想的实质是“人治”,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法律自身就具有约束力(即“法治”)。即给 (2)损害赔偿原则: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②、③;契约自由原则:①、④。(每空 背景:借鉴了罗马法的一些原则;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资产阶级巩固革命成果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旧制度对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的践踏。即给 (3)作用:《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共同纲领》宣布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体现了民族独立的要求;经济上提出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实现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指导作用。 【解析】 (1)差异:根据“孔子认为法律的推行与统治者关系密切”得出孔子认为法律的推行依靠统治者;根据“城邦政体在法律推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得出亚里斯多德强调城邦政体是保障法律推行的重要前提;根据“圣人治国依靠礼乐”“认可亲人之间包庇犯罪”得出孔子认为“礼”是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亲亲相隐没有罪;根据“法律控制所有的人”得出亚里斯多德认为法律适用于所有人;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法律思想的实质是“人治”,亚里斯多德主张“法治”。 (2)根据材料信息“均应负赔偿之责任”,得出损害赔偿原则应该是⑤;根据材料“对物完全按个人意愿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得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对应条款序号应该是②、③;根据材料“仅得由当事人双方相互的同意、或根据法律许可的原因,始得取消”“ 为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另数人承担给付某物、作或不作某事的义务的合意”得出契约自由原则对应条款序应该是①、④。背景:结合所学,可从《拿破仑法典》借鉴罗马法的一些原则、启蒙运动影响、资产阶级巩固革命成果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旧制度对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的践踏等角度分析回答。 (3)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回答《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或者《共同纲领》颁布的意义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哪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

——梁启超

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材料三: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一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蛻壳”的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形成的社会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对待文化的态度。

 

 

查看答案

张衡及其地动仪曾经是中国古代科学成就代表,近年来却备受质疑。专家指出:张衡实有其人,但教科书中介绍的地动仪模型,实际上是当代的复原品。迄今为止,学者们依据多种原理“复原出了多种地动仪,无一能够实现《后汉书》中说的测定“震之所在”,由此,学术界对“张衡发明地动仪”一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产生了争议。所以教育部决定删除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地动仪的内容。由此可见

A. 《后汉书》为二手史料缺乏可靠性

B. 历史现象因时代久远而任人评说

C. 只有考古发现才能印证地动仪真伪

D. 历史研究离不开理性与科学精神

 

查看答案

“地圆学说”在西学东渐的进程中传入中国,遭到了保守学者的怀疑。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在《不得已》一书中“质问”汤若望:“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推理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世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下列科技成果能解决杨光先疑问的是

A.进化论

B.经典力学理论

C.相对论

D.现代信息技术理论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党内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下列哪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结论

①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③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

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直接目的

A.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巩固苏维埃政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